技术文章
发布日期:
02月08日,2024年
字号
【易邦大数据】2023年度猪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为了解全国猪群主要疫病流行规律、发展趋势,做好疫病的提前预警,青岛易邦流调中心对2023全年收集来自全国782个猪场送检的14495份各类样品进行病原学以及40835份血清样品进行血清学检测,结合临床问询结果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汇总成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供广大养猪企业或单位、个体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一、样品信息

样品地区来源

病原样品以华东地区的送检居多(占比45.25%),其中山东送检的样品占比16.00%,距离较远的西南(6.49%)和华南地区(3.14%)样品较少。血清样品以华东地区(占比32.94%)和华北地区(占比19.37%)居多,其次是华中地区(18.35%)。


图1  不同地区病原样品送检占比

图2  不同地区血清样品送检占比


样品猪群分布

从送检病原样品所属猪群类别来看,保育猪样品(26.42%)送检最多,突出的问题是采食下降、腹式呼吸增多、咳喘和急性死亡;其次是哺乳仔猪(25.25%)多有腹泻、发白、消瘦和异常死亡现象;再者是经产母猪(18.90%)主要表现为流产、发烧、皮肤发红或耳朵发紫等症状。

从送检血清样品所属猪群类别来看,1-2胎母猪样品最多(43.74%),主要送检原因是正常监测抗体水平、流产问题、产房仔猪波动或产仔数不理想等;其次是4周龄保育猪样品(占比9.60%),突出问题是仔猪转保育舍后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可能还伴有高死淘现象;再者是后备猪样品(占比9.51%),主要是引种前的采样监测或入群前监测抗体水平评估。



图3  不同猪群类别病原样品送检占比

图4  不同猪群类别血清样品送检占比


二、猪群疫病流行情况

病原学检测结果与分析

通过2023年度送检样品中各类疫病的阳性样本分析,整体阳性率为46.26%,其中病毒类病原中蓝耳检出率最高为13.54%,其次为支原体12.68%、流行性腹泻10.80%、圆环2型10.32%、轮状病毒9.90%;细菌类病原种类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为45.99%,其次是链球菌17.11%、副猪嗜血杆菌10.16%、巴氏杆菌5.35%、传染性胸膜肺炎4.81%。


图5 猪群各类疫病阳性检出率

(疫病阳性数/总体检测次数)


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分析

2023年全年ELISA检测结果分析表明,CSFV抗体阳性率为84.01%;PRRSV抗体阳性率为64.81%;PRV-gE抗体阳性率为11.72%。2023年全年的检测数据对比2022年全年数据,CSFV抗体的阳性率明显下降,从94.15%下降到84.01%;蓝耳抗体的阳性率略有上升;PRV-gE抗体的阳性率则是显著升高,上升了3.29%。


图6  主要猪病抗体整体阳性率

(检测项目抗体阳性数/检测项目抗体样品总数)


三、主要猪病流行情况

蓝耳在不同猪群广泛流行,谱系8高致病性蓝耳毒株检出率最高

PRRSV在保育猪的样品中检出率最高42.24%,其次是哺乳仔猪16.40%,之后是育肥猪16.06%。PRRSV阳性检出率最高是“集团客户”为22.58%,其次“育肥场”19.85%,之后是“200-500头”养殖规模猪场13.82%。


图7  不同猪群PRRSV检出率

图8 不同规模猪场PRRSV检出率


PRRSV抗体阳性率,“24周龄”阳性率最高为98.11%,其次是21周龄为92.42%,之后是“6胎以上母猪”90.70%。总体,商品猪的各阶段猪群抗体阳性率普遍升高。


图9   不同猪群的PRRSV抗体阳性率


结合S/P值分布来看,大于2.5比例最大的是“21周龄”育肥猪19.70%,其次是“24周龄”猪群为15.09%,之后是“10周龄”猪群9.43%和“13周龄”猪群9.39%。


图10   不同猪群的PRRSV抗体值区间分布比例


2023年PRRSV序列基于ORF5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其中谱系8中的HP型占比40.60%,其次是谱系1.8的NADC30型占比27.07%和谱系1.5的NADC34型27.07%。检出的HP型毒株与易邦TJM-F92疫苗株同源性良好,同源性在95.17%~99.83%。

NADC30基因型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有检出,NADC34除了华南和西南地区未检出(可能与这两个地区送检样品量较少有关),其他地区也都有检出。


图11  PRRSV不同基因型占比

图12  PRRSV不同基因型区域分布


图13 PRRS测序毒株进化树(基于GP5基因)

为测序毒株  为参考序列  易邦疫苗株


(1)结合临床问询和检测结果,PRRS在保育猪群高发,其次是哺乳仔猪和育肥猪,临床上多数表现为采食下降、消瘦苍白、喘咳等。经产母猪群的PRRS波动,有可能是由于后备母猪入群导致的。临床反映经产母猪突然出现波动,表现为疫苗免疫或上产床后猪群突然发烧、不食或流产,追溯时间都在后备猪入群后1-2个月内出现,后期通过检测确诊为PRRS,采取针对PRRS的治疗措施后,母猪群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也印证了后备母猪有PRRS与经产母猪发生PRRS的相关性。

(2)考虑到不同养殖单位使用的蓝耳疫苗种类及免疫程序的不同,结合临床问询的免疫程序和猪群健康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全年数据中商品猪各阶段猪群的抗体阳性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10周龄以后的阶段。主要由于部分养殖单位自下半年开始,受猪价波动影响信心不足,频繁购入保育猪或提前出栏育肥猪等操作;母猪群淘汰更新加快,造成猪苗质量良莠不齐也是重要原因。

(3)临床中猪场PRRS由稳定到不稳定的过程中,抗体S/P值平均值会逐渐增大,S/P≥2.5占比越高,意味着猪群越不稳定。10周龄以后各阶段猪群S/P≥2.5占比较大,反映出PRRS可能在这些猪群更为活跃。

(4)基于全年样品中测序成功的PRRS毒株序列分析,高蓝分布区域最广占比最大,其次是NADC30型和NADC34基因型。


流行性腹泻GIIb基因型广泛传播,轮状病毒冬季检出率显著增多

PEDV在哺乳仔猪的样品中检出率最高19.92%,其次是其他类样品(粪便拭子、擦拭液等)8.70%,之后是经产母猪样品8.33%。PORV在育肥猪样品中最高22.22%,其次是哺乳仔猪样品19.72%,之后是保育猪19.44%,各类型样品的检出率都明显升高。


图14 不同猪群PEDV检出率

图15 不同猪群PORV检出率


2023年PEDV序列基于S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全部属于GIIb基因型。检出的GIIb型毒株与易邦LW疫苗株同源性良好,同源性在95.08%~99.66%。

2023年PORV序列基于VP4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BLAST分析,主要属于P13、P7、P23,其中优势基因型是P23;基因基于VP7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BLAST分析,主要属于G3、G26、G5、G1、G9,其中优势基因型是G9。



(1)PED在哺乳仔猪中检出率最高,需要注意的是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群中有一定的检出比例。结合临床问询发现,主要是由于许多猪场频繁有大量后备母猪引入,此外,腹泻疫苗的免疫没有及时推进(个别猪场11月才开始对母猪群进行免疫),造成病毒在猪场内长期存在,冬季降温后,病毒易存活,在产房内病毒载量逐渐升高,母猪感染PED后,仔猪母源抗体保护不足出现腹泻等一系列问题。

(2)虽然已有研究文献划分出了GIIc、GIId基因型,但是从二者组成结构来看,主要是由GIIa和GIIb基因型的重组及变异而来。因此,目前业内普遍还是以GI和GII为主,GII型中分为GIIa和GIIb基因型。测序成功的32株PEDV序列,全部属于GIIb基因型,表明其正是当前主要流行基因型。

(3)PORV在各类型猪群样品检出率都显著升高,并呈现冬季高发的明显季节性以及主要集中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地方性流行特点。一旦猪群中检出过PORV,一般很难被消除和净化。PORV的众多血清型和基因型且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有限,也是当前防控PORV的一大难点,个别猪场中甚至同时检出多种基因型的混合感染(G1和G26型、G5和G9型同时存在)。


圆环2型和圆环3型病毒在母猪群和商品猪群流行率高居不下

PCV3在育肥猪的样品中检出率最高29.27%,其次是后备母猪22.22%,之后是保育猪17.05%。PCV2在经产母猪中检出率最高22.80%,其次是后备母猪20.83%,之后是育肥猪16.94%。


图19 不同猪群PCV2检出率

图20 不同猪群PCV3检出率


已检出的PCV2样品中2d型居多(54.55%),其次是2b型(21.21%),之后是2a型(18.18%);说明2d成为主要流行基因型。

在疫病混合感染中,PCV2和PCV3混感的比例为3.42%,依然排在首位,之后是PRRSV和PCV2混感占比2.72%,以及PRRSV和细菌的混感2.55%。


图21 PCV2阳性样品基因型分布

图22 疫病混感样本数及比例


(1)PCV2和PCV3在商品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和母猪群(后备母猪和经常母猪)间检出率都在8%以上。PCV2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猪群日增重下降(隐形感染);严重影响猪群日增重且会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问题(系统性感染);此外,还会出现母猪流产和木乃伊胎,以及严重的皮炎肾病综合征等。

(2)PCV2d成为主流基因型,且毒力相比较PCV2a和PCV2b更强,致病力也更强。目前青岛易邦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表达PCV2d的病毒样颗粒(VLPs),能够表达更加匹配、高效的Cap蛋白,可有效降低场内PCV2防控压力。

(3)PCV3抗原阳性检出率以及阳性猪场率都在逐年升高。PCV3容易在猪群中造成病毒血症且长期存在,可以通过肺脏、淋巴结、死胎、肾脏等通过PCR或qPCR检测,也可以通过血液进行监测。PCV3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一般不会造成母猪的繁殖障碍,且不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保育猪和育肥猪往往表现出厌食、呼吸道、体重下降等症状。


细菌性疫病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

哺乳仔猪中检出率从高到底依次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副猪嗜血杆菌;保育猪中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大肠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而育肥猪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大肠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丹毒丝菌;经产母猪主要是大肠杆菌检出率高。


图23  常见7种细菌在不同猪群中的分布


(1)哺乳仔猪容易出现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或白痢)、沙门氏菌病(败血性急性死亡、肺炎和坏死性肠炎)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病(关节肿胀或呼吸困难),发病程度与饲养密度、猪只本身抵抗力、猪舍环境卫生状况等有关。此外,因为剪牙、断尾或抢奶打斗造成的损伤,也会促使仔猪受到细菌病的感染。

(2)保育猪由于断奶后母源抗体的保护作用降低,PEDV、PRRSV及PCV2等病毒病引起的抵抗力下降,加之转群、混群或长途运输等应激原因,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的细菌病。从检测数据看,7种细菌都能在保育猪样品中分离,是细菌病高发的群体。尤其需要注意该阶段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造成的猪群消瘦、腹式呼吸、神经症状的问题,及时做好病弱猪的调栏及护理,避免扩散。

(3)育肥猪需警惕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造成的急性死亡,可以通过改善栋舍内环境,做好消毒和提高猪群免疫力来有效预防。


四、2024年猪群疫病防控建议

1、非洲猪瘟毒株之间基因重组越发频繁,潜伏期逐渐增长,传播也越发隐秘。2023年11月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了《养殖场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防控技术指南》,提出通过提升临床发现能力,优化监测方案,科学采样检测,确保检测质量,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等五个方面提升养殖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能力。此外,尤其需要警惕外购仔猪、后备猪带来的风险,条件允许下,到场的猪群应放置场外或场内单独区域的隔离舍观察半个月或1个月,安排专人饲喂管理或单独出入路线。期间对死亡猪只、异常猪只(发烧、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进行重点监测,正常猪只可以通过悬挂棉绳收集口腔唾液进行检测。

2、PRRS毒株基因型变异及传播正在加快,应该根据场内实际情况,合理的采取对应的防控策略,可选择淘汰净化配合药物保健以及疫苗免疫稳定猪群等。在生产管理方面,需要严格执行两点式或三点式生产模式,确保全进全出,同时做好蓝耳的定期检测,制定周密且合理的采样方案,以实时监测场内PRRS的变化趋势。

3、寒冷气候仍未结束,PEDV及PORV的防控还需要重点关注;此外,关注其他如PDCOV及TGEV等导致仔猪腹泻的病毒,猪群方面还注意初产母猪(可能存在基础免疫缺乏,群体免疫不均衡等情况)所产仔猪,也是腹泻高发群体。

4、猪瘟C株疫苗已使用超过60多年,为我国的猪瘟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其与当前流行的2.1b和2.1d的核苷酸同源性已经下降至81.6%-83.1%,野毒与C株基因差异越来越大。E2亚单位疫苗可以作为标记疫苗,有效鉴别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实现猪瘟净化的目的;经过大量临床试验数据表明,E2亚单位疫苗,免疫次数少,抗体持续时间长(6个月以上),同样100%阳性率情况下,抗体阻断率高且离散度低,是目前猪瘟防控最有效的免疫选择。

了解更多
下一条新闻
【易邦大数据】2023年家禽细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查看详细
易邦小e
“易邦小e”小程序分为疫病预警、智能诊断、检测服务、专家资讯、技术百科五大功能模块。
客户通过小程序填写送检信息,通过小程序直接查看报告。
易邦小e
“易邦小e”小程序分为疫病预警、智能诊断、检测服务、专家资讯、技术百科五大功能模块。
客户通过小程序填写送检信息,通过小程序直接查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