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发布日期:
05月25日,2024年
字号
【禽病易点通】除疫苗本身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抗体的高低?

抗体是疫苗免疫家禽一定时间后产生的,是保护机体免受特定病原侵害的主要手段。其中,安全性高、广谱性好的灭活疫苗凭借可有效减轻症状、减少排毒以及母源传递的独特优势,近几年被广泛使用以抵抗多种家禽流行疫病的发生。

血凝抑制试验(HI试验)由于操作便利和结果稳定,经常用于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和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等常规疫苗免疫后H5、H7、H9以及ND抗体水平的测定,抗体水平的高低和变异系数的大小是评估疫苗对鸡群保护效果的重要指标(最终能否保护还需要综合考虑饲养管理、通风环控、生物安全以及毒株变异等因素)。

近期,北方某规模场反馈130日龄海兰褐鸡群的H5、H7抗体水平很低(部分为0),在了解到疫苗选择、免疫程序方面(产前3次)没有异常后,青岛易邦技术服务老师来到现场进行走访。

养殖场技术人员反馈鸡只的免疫方式为翅根肌肉注射(该方法易于操作且应激反应小,适用于大日龄鸡只的灭活疫苗免疫)。但从现场实际的免疫操作来看,免疫人员显然对翅根免疫的部位没有正确地认识,错误地认为只要免疫在翅膀上就算是翅根免疫,长期以这种手法操作,虽然免疫速度快但是大部分疫苗没有进入肌肉中,更多的是在羽毛上甚至是刺穿翅膀皮下漏出,因此出现了疫苗选择和免疫程序都正常,但是最终抗体检测结果极为不理想的情况。

北方某规模场的1例抗体检测结果

注意:开产鸡群流感抗体建议在7以上,离散度小于20%。

标准的翅根免疫部位

错误的翅根免疫部位

在选择正确的免疫注射部位后(左、右翅膀下根处的肉疙瘩),进针角度与肌肉呈15°~30°(防止注射过深),进针方向为由边缘向中间,建议每300~500羽更换一次针头。当然,接种前灭活疫苗的预温和摇匀是基础性工作,一定要规范操作,不能少。

随着近几年对于免疫程序的重视,鸡群基础免疫方面相对完善(尤其是蛋鸡开产前的3~4次H5+H7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以及至少3次的新流系列免疫),但是开产后的定期免疫方面仍有欠缺(出于过往经验、养殖成本及免疫应激考虑),尤其是随着夏季的来临,部分养殖场取消免疫,等到秋防临近再进行。根据实际检测结果显示,伴随着鸡群产蛋率的不断攀升,血清中的抗体不断转移到卵黄中,鸡只体内的抗体处于下降的状态,直至保护值以下。考虑到当前周边国家H5、H7高致病禽流感和国内H9低致病性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感染压力较大,开产后每2~3个月免疫一次的频次至关重要;即使是在夏季,也建议在凉爽的时候及时补免,除了考虑到抗体的下降之外,通过免疫后排毒量的持续减少对于临近秋防时感染压力的降低也很有帮助。

山西某规模场去年7月份抗体检测结果

(4个月未做免疫)

河北某规模场去年8月份抗体检测结果

(3.5个月未做免疫)

注意:开产鸡群流感抗体建议在7以上,离散度小于20%。

要想发挥疫苗免疫后的持续高保护作用,准确的现场免疫操作是保证良好免疫效果的关键,科学的免疫程序是产生持续免疫保护效果的保证。关于更多家禽的免疫操作规范细节以及相关流程制度,可以参考《禽用疫苗接种质量管理规范》。成语有云: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免疫操作也是技术活,不能忽略现场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

《禽用疫苗接种质量管理规范》

了解更多
下一条新闻
【猪病易点通】一株GⅡc型PEDV毒株的分离与基因特点分析
查看详细
易邦小e
“易邦小e”小程序分为疫病预警、智能诊断、检测服务、专家资讯、技术百科五大功能模块。
客户通过小程序填写送检信息,通过小程序直接查看报告。
易邦小e
“易邦小e”小程序分为疫病预警、智能诊断、检测服务、专家资讯、技术百科五大功能模块。
客户通过小程序填写送检信息,通过小程序直接查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