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河北、河南、山东等主要养殖区部分雏鸡或青年鸡群出现一种以输卵管栓塞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鸡群开产后无产蛋高峰(相比正常产蛋率低5%~40%),并伴随一定比例的无壳蛋现象。该病成因复杂,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综合症状,因此暂定为鸡输卵管栓塞症候群。2023年11月份到2024年3月份,某些区域鸡群发病率高达30%,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希望引起大家重视。
一、鸡输卵管栓塞症候群的流行特点
1.该病早至2015年就有零星发生,2020年以后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以去年至今更为严重。
2.该病主要发生在北方,每年10月份到来年的3月份育雏的鸡群高发,其他季节偶有发病;长江以南发病率相对较低。
3.发病品种以商品蛋鸡为主,肉种鸡和商品肉鸡偶见。
4.最早30日龄即可发现输卵管栓塞,50~120日龄的鸡群多见。发病早期输卵管内为浑浊液体(输卵管水泡,见图1),随后逐渐形成黄色干酪物(见图2)。
5.鸡群中最早发现输卵管栓塞的是一些弱鸡或发育不良的鸡只,随后表面健康的鸡只也会出现输卵管栓塞。出现输卵管栓塞的鸡群往往表现长时间的呼吸道症状,剖检多见气囊浑浊、增厚,附着黄色干酪物等气囊炎症状。发病日龄越早,病程越长,输卵管栓塞的比例越高(高的可达50%),产蛋率越低(产蛋率低的仅有30%~50%),无壳蛋的比例越高(高的可达30%)。有些青年鸡群中也发现输卵管栓塞现象,这可能与饲养密度大或弱鸡抵抗力差,继发细菌性疾病有关,但开产后产蛋率和蛋壳质量均正常。
二、鸡输卵管栓塞症候群的病因分析
从有干酪物的输卵管中可分离到鸭疫里默氏杆菌(RA)或者大肠杆菌。青岛易邦技术保障中心设计不同途径和不同病原组合攻毒模型,成功复制出输卵管栓塞这一症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病原检测,初步认为: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后,形成气囊炎,气囊容易和输卵管发生黏连,外界的细菌通过受损伤的呼吸系统侵入输卵管,导致输卵管栓塞症候群的发生。
三、鸡输卵管栓塞症候群的防控建议
1.鸡场做好生物安全建设:全进全出、严格消毒和空场,尽可能降低鸡场内病原数量,避免各类病原的早期感染;
2.预防呼吸道疾病,保证呼吸道黏膜完整性是预防本病关键措施:
2.1保证鸡舍内适当的湿度,减少鸡舍内的灰尘,避免传支、支原体、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等疾病通过气溶胶传播。
2.2做好支原体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疾病的预防:
①支原体的防控措施:可参考“132防控方案”,即1个核心-严把引种关,选择口碑好的鸡苗,减少种源垂传造成的影响;3个关键-全进全出、严格淘汰、重视管理,从生物安全和管理层面减少水平传播和应激造成的发病;2个方案-药物预防+疫苗免疫,药物选择敏感药物在关键点用药,减少病原数量;两次支原体灭活疫苗的免疫,可减轻支原体发病的严重程度。经常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鸡场可进行免疫接种。
②重视支原体、鸭疫里默氏杆菌等细菌的药物预防:在免疫前后、转群前后可添加预防性药物,来预防支原体、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多数分离菌对多西环素、泰万菌素、大观霉素、氟苯尼考、头孢类药敏感,建议参考以下用药方案(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药敏实验)。
3.提高管理水平,避免鸡群发生冷应激。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育雏期间要重视鸡的体感温度,避免发生冷应激。有些管理水平高的养殖公司在育雏期间推行的“恒温、恒湿、零风速”值得借鉴。
4.做好传支的预防。传支在输卵管栓塞症候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支能否得到有效预防对控制本病和减少损失意义重大。
传支的防控可遵循传支防控“32字方针”,即全进全出、严格空场、温湿适宜、避免受凉;疫苗对型、程序合理、规范操作、科学评估。从生物安全角度上,尤其注意减少多批次多日龄混养的情况,定期进行空场处理,以降低环境中传支病原的污染程度,避免早期感染。免疫层面上,注意活疫苗“对型+组合”和“活+死”两大免疫策略,减少感染。
四、发生输卵管栓塞症候群的鸡群处理建议
1.重视鸡群中弱鸡的检查:定期解剖鸡群中的弱鸡或病鸡,检查输卵管和气囊炎有无异常。
2.当发现弱鸡有输卵管栓塞和气囊炎等症状时,要扩大检查范围,可以解剖20-30只健康鸡,检查输卵管有无异常。如果外观健康鸡也存在输卵管栓塞,并且比例超过30%,则要对鸡群进行评估,是否还有继续饲养的价值,处理得越早损失越小。
3.对已经开产的鸡群,并且无产蛋高峰和无壳蛋比例较高时,要进行挑鸡,将不产蛋或产无壳蛋的鸡挑出、淘汰,处理得越早损失越小。
五、总结
鸡输卵管栓塞症候群近几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一旦发生损失巨大。该病成因复杂,希望大家科学认识鸡输卵管栓塞症候群,进行综合防控,一定能把该病防好,取得更加优秀的养殖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