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猪场感染PRRSV会呈现不同的感染状态,通过临床及实验室检测手段对猪群感染状态分类,不仅有助于猪场针对不同分类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而且有利于一线生产及兽医人员等从业者相互交流技术,统一认识。
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分类,主要根据参照美国兽医协会(AASV)2021年最新公布的种猪群蓝耳病毒感染状态分为六类,分别为Ⅰ-A类(阳性不稳定,高流行率)、Ⅰ-B类(阳性不稳定,低流行率)、Ⅱ类(阳性稳定)、Ⅱ-vx类(阳性稳定,免疫疫苗)、Ⅲ类(暂定阴性)及Ⅳ类(阴性)。
①定义:
实验室检测表明断奶仔猪群处在蓝耳病低流行率状态,并持续90天。
②临床表现:
猪群PRRSV感染症状轻微或无表现,猪群各项生产指标基本恢复到基线水平。
③检测数据支持:
见下图。
①定义:
Ⅱ类为未免疫蓝耳弱毒活疫苗猪场,通过多次检测证明持续90天内断奶仔猪没有蓝耳病毒血症,其典型特征是持续产生阴性的断奶仔猪。
Ⅱ-vx类为免疫蓝耳弱毒活疫苗猪场,通过多次检测证明持续90天内断奶仔猪没有蓝耳野毒病毒血症,其典型特征是持续产生蓝耳野毒阴性的断奶仔猪。
②临床表现:
Ⅱ类和Ⅱ-vx类的种猪群的蓝耳病流行率非常低,临床症状非常轻微或无表现,生产成绩恢复到基线水平。
③检测数据支持:
见下图。
①定义:
Ⅲ类为通过闭群或者其它方法净化了蓝耳病,实现蓝耳病净化的过渡阶段。为了证明猪群净化,蓝耳病阴性后备母猪作为哨兵猪进入猪群,之后至少60天内的ELISA抗体检测保持阴性。该分类猪场的猪群为蓝耳病净化的过渡猪群,其中部分猪只曾感染过蓝耳病毒,但不会排毒。
Ⅳ类为通过闭群或清群/建群达到净化蓝耳病的最终状态。新建猪群全部引入阴性后备也归为该类。猪群既不存在蓝耳病毒排毒,且蓝耳抗体也为阴性。
②临床表现:
Ⅲ类和Ⅳ类均无蓝耳病临床症状。
③检测数据支持:
见下图。
对于没有PRRSV检测证据支持的,或不符合上述Ⅰ-B类至Ⅳ类的猪场,或种猪群和哺乳仔猪群存在高排毒及高感染率的猪场,都属于Ⅰ-A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