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黄羽肉鸡的病毒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病关)问题日益凸显。近期在两广地区出现多起肉鸡病关的发病。从10天左右开始发病,后期容易继发滑液囊支原体等,导致腿病问题凸显,淘汰率高。病关除了导致腿病问题,还会影响生长发育,降低饲料转化率,增加治疗成本,极大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一、发病案例分享
1.基本信息:广东粤西地区的中速鸡养殖场
2.临床情况:场内多个批次的鸡群,从10多天开始出现瘫腿、犬坐或一条腿撇腿的鸡,随着日龄增大逐渐增加,到出栏可挑出3%-6%腿病的鸡。大群吃料增加缓慢,出栏时小鸡比例增加,料肉比升高0.2以上。调查同批次鸡苗发现,在笼养模式下腿病发生概率要大于平养模式。
3.解剖情况:可看到明显的肌腱出血,长期蹲伏导致的跗关节皮下出血,肌腱有炎性渗出。部分鸡后期会继发滑液囊支原体,出现关节肿大、关节腔内黄色脓性分泌物的情况。
4.实验室检测
二、黄羽肉鸡病关发病的主要原因
1. 免疫意识淡薄,部分种鸡场没有免疫病关疫苗,没有给雏鸡提供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同时种鸡感染也有垂直传播的风险。
2.病关流行毒株众多,且容易变异,传统1型疫苗对流行变异株保护力较差。
3.病毒性关节炎病毒对环境和一般消毒剂有一定抵抗力,孵化场或育雏场清洗消毒不到位,导致多批次商品代肉鸡早期感染,连续发病。
4.黄羽肉鸡逐步增加的笼养养殖模式,增加了腿病的发生的概率。同时,肉鸡密度增加、长速增加,都会增加腿病发生的严重程度。
三、黄羽肉鸡病关防控方案
1.做好引种管理
避免从阳性鸡场引进鸡苗,保证雏鸡有良好的母源抗体。
2.加强管理与生物安全措施
①做好孵化室、育雏舍等鸡舍清洗消毒工作,降低感染风险。
②场内尽可能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不同日龄的肉鸡混养,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③减少饲养密度,关注鸡舍垫料板结问题。
3.种鸡进行科学免疫
针对目前变异毒株流行现状,应选择免疫谱广、针对强的疫苗,以保证免疫效果。
建议种鸡开产前2活2死的免疫组合,开产后及时补免,以保证免疫保护效力及鸡苗的母源抗体水平。
总之,对于黄羽肉鸡病毒性关节炎的防控,只有通过引种、管理和免疫多个方面综合防控,才能有效减少病毒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