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之后,大量传统养殖户放弃了自繁自养这种长周期、高投入的传统模式,纷纷转为专业育肥场或集团场的代养户,也有个别转为二次育肥场。在育肥和二次育肥中,很多养殖户发现育肥猪料肉比居高不下,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很多同行往往聚焦在饲料、料槽等原因上,疾病因素经常被忽视。
一、猪场背景
在技术服务过程中遇到一典型案例,该场为专业育肥场,设计存栏1.2万头,仔猪育肥阶段生长异常,料肉比偏高,并陆续出现个别猪皮肤苍白,起初怀疑是饲料的问题,更换饲料以后也无明显改善。
二、实验室检测
对该猪群的免疫背景回溯后发现,该猪群圆环病毒疫苗使用普通灭活苗,蓝耳病疫苗也是采用蓝耳灭活苗,均在产房期间免疫,转保育后未加免。结合临床症状及免疫情况,初步推断为圆环病毒感染所致。对5个阶段的仔猪分别采样,每个阶段采集10头份猪的血清,使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经检测发现,保育阶段存在蓝耳病毒、圆环病毒3型感染,育肥阶段存在圆环病毒2型、3型感染,推测推断目前猪群料肉比偏高问题是由圆环病毒2型、3型混感引起。
三、防控措施
采用亚单位圆环病毒疫苗——易圆净紧急免疫,免疫后1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白皮猪数量减少,料肉比降低,证实该育肥猪的问题确实由圆环病毒引起。
行业存在的问题——忽视圆环的监测。
经调查圆环病毒在中大猪的感染问题普遍,青岛易邦3月份送检场的统计数据显示,送检的94个猪场中仅有24个猪场要求对育肥猪进行圆环病毒的检测,说明目前大家对育肥猪圆环病毒的防控不够重视,在检测的24个场中,圆环病毒2型的阳性率为25%,圆环病毒3型的阳性率为54.2%,值得猪场警惕。
目前猪场对于圆环病毒存在很多疑虑:
① 育肥猪感染圆环病毒后有何临床表现?
育肥猪感染圆环病毒的表现主要为生长发育迟缓、皮肤苍白、背毛蓬乱、料肉比上升,但育肥猪大都自由采食,因此从采食量上难以观测,此外圆环病毒不会引起急性死亡,因而不通过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很难发现。
② 为何产房做过圆环疫苗未能起到明显效果?
目前圆环病毒疫苗质量参差不齐,疫苗毒株与当前流行毒同源性不断降低,目前PCV2田间流行毒株为2d,但大部分疫苗为2a、2b,因此保护效果较差,对于PCV3更是缺乏保护;此外大部分猪场只做免疫不做监测,无法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估。
③ 如何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估?
一直以来圆环病毒的评估通常是利用田间料肉比、死淘率进行评估,但该方法存在诸多干扰因素,难以作出科学的评价,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普遍应用,可以使用抗原、抗体结合的方法对圆环病毒疫苗进行评估。
评估思路如下:
猪圆环病毒疫苗评价流程
简而言之,猪圆环病防控应该以科学检测为依据,选择优质亚单位疫苗对型免疫为重点,这样才更有利于净化与减少发病的损失。